事先準備不代表恐慌,而是為了不恐慌
近期以色列與伊朗爆發激烈的空襲交火,雙方互以飛彈、戰機與無人機攻擊對方領空,引發全球關注。此次戰事中,無論是以色列緊急啟動多層級防空系統、還是伊朗以數百枚導彈進攻,都讓我們更應該反思:台灣應如何在類似威脅下迅速保護自己?
1. 自6月12日以色列展開「雄獅崛起」(Operation Rising Lion)空襲以來,已擊毀伊朗超過70套中高層防空系統,奪取德黑蘭上空制空權
2. 伊朗已向以投射超過400枚各型飛彈和無人機,雖被以方多重防禦攔截,但仍有少數導彈擊中特拉維夫與海法等地區,造成多處傷亡。
3. 學者指出,以色列之所以能在此次衝突中取得空防優勢,是因其多層防禦體系(鐵穹、David's Sling、Arrow 系列)協同作用,但台海距離更近,預警時間更短,因此攔截難度也更高。
台灣目前的空襲警報,主要透過以下方式傳遞給民眾:
1. 防空警報器:傳統高低起伏的警鈴聲
2. 災防告警訊息(Cell Broadcast):不需連網,即時推播至手機
3. 電視與廣播插播
4. 警消車輛擴音廣播
📌 收到警報後,請立刻尋找遮蔽處,並攜帶事先準備好的避難物資。
1. 立即進入防空設施。借鑑以方做法,空襲來襲時,官方迅速廣播並發送告警訊息,引導民眾移至防空避難所、地下一層或樓梯間等遮蔽點 。台灣民眾也應事先熟記鄰近地點。
2.做好「30秒反應」準備以色列爆發導彈後,市民僅有數十秒反應時間。若台灣警報音響起,30 秒內拿起避難包、找到掩蔽處,是關鍵。
3. 攜帶模組化防災包,快速裝備,即可避險
此設定參考日俄等國地區空襲經驗,避免民眾臨時翻箱倒櫃 。
(1)生存模組:24 小時飲水與高能壓縮糧
(2)通訊&照明模組:多電源手電筒、手搖收音機
(3)醫療模組:簡易急救與防護用品
(4)自救模組:哨子、防割手套、萬用刀
(5)證件模組:身份、健保卡與現金影本
4. 定期演練、檢視:不僅只是備包,更是應變演練
理想做法是每季開箱一次、防災包演練一次。汰換過期食品,練習實際奔向掩蔽空間──如同以色列平民在導彈戰中反覆演練的應變流程。
📌 京品源建議:避難包內容每 6 個月檢視一次,特別注意食品與藥品有效期限。
🔎 搜尋「消防防災e點通」App(內政部消防署)
👉 進入「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專區」頁面:https://adr.npa.gov.tw
✔ 選擇你的地址、行政區,即可看到地圖與詳細避難處所位置。
✔ 建議平時就和家人一起走過一次路線,確保緊急時能迅速應對。
我們希望讓防災包不只是收納物品,而是真正在危急時刻能派上用場的「生存助手」。
✔ 採用模組化設計,分類清楚、拿取方便
✔ 背包輕巧、防潑水設計,適合長時間避難攜行
✔ 附使用指南與避難建議,幫助民眾掌握應變步驟
以色列民眾多年來培養出「空襲反射動作」:
1. 知道哪裡有避難所
2. 隨時準備好逃生包
3. 每年演練、學校與社區例行模擬
台灣雖非戰區,但面對區域威脅,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鏡。